我打算在openeuler上部署kvm服务器。我的目的是开机自动建立一个虚拟网桥,供vps使用。指南里只有命令行建立网桥的方式,没有持久化的内容。
我的个人服务器之前跑在debian上,关于网桥的配置是写在 /etc/network/interfaces 里面的。openeuler没有这个文件了。我听说openeuler比较接近CentOS,于是按照网上找的办法,把配置写到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 下面,貌似没有作用。
Openeuler自己的文档奇缺。只好来请教了。
这个问题解决了,用 nmcli 代替 brctl 来创建网桥就可以实现持久化了。nmcli 会在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 自动建立接口配置文件。
我的第二个问题是,我希望在终端使用en_US,避免在命令交互中显示乱码,在桌面使用zh_CN的locale。我目前使用的是 lightdm + xfce4 。我不清楚应当把环境变量写在哪个文件中。
按照debian的经验,在lightdm环境下,~/.profile 无效,但是它会读取 ~/.xinitrc。在openeuler中,后者也是无效的。
折腾了两天,决定滚回debian了。这个系统似乎还没有准备好给普通用户使用。
一般用户遇到问题,要么自己查文档,要么搜索引擎查找解决办法,最后,还可以求助于社区。
openeuler的文档和社区,看起来有,其实基本上等于没有。网络上也几乎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。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迁移是不理智的。
顺便吐槽一下国内的互联网,准确地讲,国内的互联网已经死了。信息不再开放,不再互相连接,而是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孤岛。国内已经没有像样的网站了。
国内互联网确实被割裂了,公司只有挣钱
用户的配置文件是~/.bashrc
网卡配置文件确实在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,我不用nmcli,之前都是查看/dev下的网卡设备,然后手动配置文件